正在修改要發表的圖檔

突然想到上個禮拜老闆和我說的話

分析標本內的同位素比例
經由計算統計得到的數據
解釋數據在整個大環境下的意義
這是我論文工作裡很重要的骨幹
也是它最有價值的部分

在算data的過程中
除了學理上的依據
其實有很多是我多年自行學習摸索的經驗累積
讓我決定哪些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哪些才真正是我想解決問題的線索

不計其數的數據處理經驗累積
讓我儼然成為實驗室
不,是整個研究所
在進行相關工作時,最好的諮詢對象
老闆也向來對我處理的數據頗具信心
有數據需要處理
從不做第二人想

這方面
我是有自信的
也一直挾此自信指導學弟妹完成他們的分析結果

不過,遇到不對的人
會有不對的結果
這種言情小說的情節也不是沒發生過......

有一次某學妹在他們研究室例行報告中
秀出她分析結果畫出的圖表

在圖表中
會有一條統計數筆資料點回歸出來的直線
XY軸的截距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
一是顯示data的可信度
一是顯示我們最終要利用的數值
綜合來看
就是"在統計結果有意義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最終結果"

這位天兵學妹
在PostDoc.問她"那條回歸線是怎麼決定的"之時
鬼扯一通
老師聽不下去,問:"你確定嗎?"
她回:"aalava教我的啊~"

後來PostDoc.壓不住滿心的疑問來詢問我
我的天~(大驚)
這名聲可真是被破壞大了!!

我當下馬上向PostDoc.解釋一次我們統計的依據
總得趕緊做點補救才是!
PostDoc.滿意問題得到解答
也才相信問題可不在我身上
好險!好險!

(離題了~回防)

對這部分的能力有信心
也不代表對熟到不能再熟的過程沒有疑慮

科學研究
向來講究客觀
意指,以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步驟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在處理數據的過程中
不可避免的一步
卻是要人為挑出"自認為"有意義的資料點
這在我看來
是再矛盾不過的事情了
(像是假宗教家之名,行神棍詐財之實.....囧)

那天和老闆吃中飯
我忍不住挖出心裡埋藏已久的疑問

在客觀裡暗藏主觀的"科學",還能叫"科學"嗎?

老闆笑笑
他認為
科學研究裡,一定程度的主觀是必要的
唯有主觀,
讓相同的重覆的 實驗、探究、判讀 有了進步演變的契機
所以
從地心說變成日心說
從大陸漂移、海底擴張變成板塊運動學說

科學需要向前推進
人類自主的思考主觀是最大的動力


這一席話
讓我有"霍然開朗"的感覺
過去的心虛
像被風吹散的烏雲
不過是曾經的"看不清"


既使是看似死硬不親人的科學
裡頭,仍需要深刻的人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啊啊拉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